壹号平台首页,换挡提速融合创新!许昌文旅实现跨越式发展!

作者:小编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4-08 22:31:17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壹号娱乐,壹号娱乐,壹号娱乐,春节将至,许昌文旅市场持续“沸腾”,三国文化穿越游、钧瓷瑰宝奇妙游、胖东来商旅购物游、文化遗产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应接不暇,让四海宾朋体验不一样的新春佳节。

  2024年,我市文旅市场生机勃勃,文化事业亮点频出,文旅产业优化升级,文旅宣传出圈出彩,接待游客数量、文旅收入创历史新高……去年以来,许昌文旅深度融入“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”品牌体系,以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为中心,锚定文化强市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两大目标任务壹号平台首页,,顺应“颠覆性创意、沉浸式体验、分众化需求、新科技赋能、新国潮引领、移动端传播、主与客共享”文旅发展潮流,换挡提速、融合创新,准确破解“流量密码”,把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
  去年以来,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。2024年1月,我市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交流活动上作典型发言,为全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。2024年3月,我市承办2024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。会上,我市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情况进行发言,公共文化设施更新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、乡村文化联盟、文化“三员”工作制等经验做法受到省文旅厅和各兄弟市的广泛认可。我市创排的豫剧《石榴花开》荣获文旅部优秀剧目奖,《倒霉大叔的心事》入选2024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。2024年许昌市成功承办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活动,再次擦亮了许昌“戏曲之乡”的招牌。

  2024年,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等7个村获评第二批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;鄢陵县成功创建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;许昌市博物馆挂牌“河南博物院许昌分院”,被列入河南首批省级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。

  2024年,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苗长强被评为“全国非遗保护优秀个人”,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任星航被评为“中国非遗年度人物”,朱有洲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。

  2024年,我市不断创新融合,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,实现文旅产业优化升级。

  “支持胖东来等流量商超发展”被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。胖东来在许昌的功能定位,正在从传统商超逐步转为城市地标、网红打卡地,也预示着流量商超、城市经济、文旅发展之间正在形成新融合趋势。

  《三国世界》剧本杀成功推出灞陵桥景区限定版《三国世界之炽焰忠心》,杜康楼“周末版”实现常态化运营,取得良好社会反响。春秋楼景区《春秋忆梦》光影秀、《忠义千秋》《龙争虎斗》实景演绎,灞陵桥景区《三国世界》全城剧本游灞陵桥游园会,曹魏不夜城“盛世许都”“曹操”等主题演出,曹魏古城《豫见许都》剧场、《起舞梦貂蝉》等互动演绎活动,有效带动文旅消费,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。

  2024年,我市采取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”的方式,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三国文化旅游周,并采取“节会+假期”模式,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。活动现场,我市集中签约项目40个,总投资81.7亿元。“五一”期间,我市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37.44亿元壹号平台首页,,同比分别增长115%、118%,创历史新高。

  2024年,全市共确定23个文旅产业重点项目,年度计划投资11.02亿元。其中,魏都区曹魏不夜城项目、“豫见许都”南城门演绎场馆打造项目、“豫见许都”曹魏古城街区演绎点位打造项目、曹丞相府提升改造项目、花之都星空露营基地项目、襄城县北汝河露营地项目已经建成投用,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。

  2024年,我市文旅宣传热度持续,备受关注,在《人民日报》、新华社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河南日报》、河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、省级主流媒体发布图文信息、视频1万余条次。央视《焦点访谈》用6分钟时长,以禹州钧瓷为重点案例讲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。《河南新闻联播》《河南午间新闻》等先后20余次报道许昌文旅活动盛况。依托“许昌时刻”“许昌融媒”“许昌文旅官方账号”等新媒体平台,我市加强新闻策划,相关报道、文旅线亿次。组织“许多美好”许昌文旅作品征集大赛、“舌尖上的许昌”2024许昌文旅美食大赛等,营造浓厚氛围。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发布的2024上半年最热门的“宝藏小城50城”榜单中,许昌榜上有名。在央视《“五一”假期最受游客追捧的20个小众旅游城市榜单》中,许昌位列第九名。

  2024年,许昌文旅成绩斐然,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,成为全国文旅瞩目的焦点。这不仅是许昌文旅跨越式发展的生动体现,还是文旅融合持续深化的彰显。这一年,许昌是如何一步步抓紧机遇,实现文旅融合创新蝶变?

  我市坚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理念,紧扣文旅产业发展新特点、新趋势,深度融入“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”品牌体系,在挖掘资源禀赋、塑造特色品牌上精准发力,持续擦亮三国文化、钧瓷文化、生态康养、胖东来等标识,不断提高许昌旅游的辨识度、传播度、美誉度。

  2024年,我市发布45条精品线路,形成“品牌引领、共同联动、多点支撑”的生动发展格局,打造了既有人气又有活力的消费环境和政通人和的城市形象。受许昌汉服簪花辐射效应的带动,大量游客身着汉服拍照打卡,带动曹魏古城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次,节假日在15万人次以上。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获评“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”,“明清古街”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。

  据悉,2024年,许昌市预计接待游客4064万人次,比去年增长14.24%;预计旅游收入284亿元,比去年增长13.06%。

  打卡博物馆、到图书馆感受书香,参与公益课堂,市民夜校……在许昌,公共文化资源日益丰富,公共文化事业着力提升服务效能,深度挖掘本地优秀文化,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,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,成为我市的“文化名片”。

  2024年,全市12个县级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,2441个村(社区)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;我市建立乡村文化合作社338个,培养基层文化“三员”工作队伍8500余人。

  全市博物馆全年举办展览62个、社教活动300余场次,参观人数156万人,推动建设金丝楠博物馆等新型文化空间99个。

  我市共开展“文峰新六艺”公益课堂、市民夜校、红色文艺轻骑兵等个各类文化活动3600余场,参与人员达5.3万人,通过线万人次,乡镇文化联盟典型案例获得省委改革办红榜通报,沉浸式体验儿童剧《遇见灵鸟》被评为2024全国博物馆融合发展创新案例。

  文物、古迹、遗址、非遗技艺……一笔笔灿若星辰的历史财富,为许昌城市发展和文旅繁荣增光添彩。我市不断探索,加强创新,做活做好文物及文化遗产的保护、利用,传承历史文化。

  我市扎实推进许昌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,截至目前,全市共普查文物3531处,其中复查3258处,新发现273处,全市新增文物藏品895件(套),其中珍贵文物202件(套),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456万元;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,灵井“许昌人”遗址、瓦店遗址被列入该工程重点项目;推进汉魏许都故城考古勘探工作,做好具茨山岩画保护规划编制;白沙宋墓入选“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”名单,瓦店遗址被列入“考古中国·夏文化研究”重点项目,许昌全域纳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范围。

  做实文化事业,做亮文旅IP,做活文物非遗。2025年,市文广旅局确定新的发展方向,积极谋划文旅项目,深度挖掘文旅资源优势,创新办好乡村旅游活动,实施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文化强市战略,推动城市文旅“长虹”发展。

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| 鲁ICP备19018610号

搜索